第十七章 对明末问题的一些思考-《崇祯慑寰宇,不用黑科技》


    第(2/3)页

    如果类似西方同时期,就是上层的大贵族,大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私利争权夺利。

    权力就是在少数上层利益集团之间争夺。

    那反而会让这些集团为了私利设法建立控制自己的军队,维护军队利益,保证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后世许多人把明末的问题归结成阶层固化,自私的利益集团,腐败,土地兼并、宗藩占有土地等等。

    朱由简虽然也觉得不外乎如此,但偶尔也不免冒出一些疑惑。

    这些理由似乎只是笼统看起来不错,但仔细分析对照,也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

    要论阶层固化,腐败,土地兼并之类,谁能比得过后金?

    就以腐败一条而论,他发现明末的清官其实是相当多的,而且许多人都一路升迁到最顶层的高官。

    温体仁被《明史》打成奸臣。

    东林系文人对其恨之入骨,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很清廉。

    同样东林系里清廉的官员也很多。刘宗周、黄道周、姜曰广、瞿式耜、陈子壮等数不胜数。

    历史上崇祯末期担任户部尚书兼大学士的方岳贡家贫如洗,清廉程度不比海瑞差多少。

    在一个真正腐败成风的官场里,这是很难想象的。

    反之,看后金方面的记录,是真正各级官员都腐败。

    后金汉奸给皇太极的奏疏里就说过收税官吏,无不昔贪而今富。

    一些明末清初的亲历者,比如叶梦珠的《阅世编》也明确把明末官场风气和清朝统治时的官场风气做过对比。

    结论是明末官场更清廉,官员更受舆论约束,而清朝建立统治后是真正意义上的腐败成风,贿赂公行。

    当然朱由简觉得自己的想法也未必一定对,究竟如何,还需要在这个时代看得更多。

    一想就想远了,朱由简拉回自己的思绪。

    黄道周在清军入关下江南后,抗清而死。

    气节方面是没话说的。

    让他去监督酒税征收,不必担心有贪污受贿之类的事情出现,遇到权势反对,他也不会畏惧退缩。

    而且征收酒税,触犯许多既得利益者。

    难免会有人造谣构陷负责征收酒税的茅元仪和下层执行人员贪墨不法

    黄道周作为清流领袖,由他负责监察,结论更有公信力。

    可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污蔑诋毁,减少征税阻力。

    这比起让亲信太监来征税要好得多。

    人各有作用,关键是要用对地方。

    唇枪舌剑半天,总算办成了一件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