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得知天子明日召见的消息,宋江那是欣喜若狂,只觉多年来的蹉跎与磨难,终究是迎来了拨云见日的一天。 于是,次日还不至辰时,宋江便披挂整齐,早早站在宣德门外等候传召。 在此期间,前来上朝的一众文武陆续到来。见到如此特立独行的宋江,自是少不了指指点点,蔡京一伙更是看着宋江,冷笑连连。 别看宋江向来自视甚高,但说到底,他不过是一县之吏,根本就没见过多少世面,面对此种情况,简直是如芒在背。 直到不久之后,宿元景到来,才稍微解了宋江的窘境,就听他忍不住提醒道,“你如何身着戎装,难道礼部官员没有事先教导面圣礼仪?” 宋江闻言一愣,随即老实回道,“昨日只有天使传诏,未见礼部官员。” 宿元景只略一思量,便明白了这是谁人手笔。因此,他低声提醒道,“本官曾听说,你与蔡相之间有些误会。以我之见,最好还是早日化解为妙,免得日后同朝为官,生出不必要的波折来。” 宋江听了宿元景之话,哪能不知自己被蔡京坑了,不由暗暗叫苦,口中解释道, “恩相容禀,昔日在江州时,众兄弟为救宋江出得令圄,没法子才大闹了法场,但小人事后曾再三询问,未曾有人害蔡九知府性命。 再者,前番打破大名府后,小人也对梁大人礼遇有加,未曾伤他一根毫毛,谁想次日他全家就被杀害。小人可对天发誓,此事绝不是我等兄弟所为!” 梁中书仔细看了宋江神色,见其确实不像在说假话,不禁奇道,“你既这般说,那是谁人做的?” 宋江苦笑道,“蔡九知府之事,小人也是一头雾水,但梁中书大人全家被害一事,八成是梁山穆栩指使。” “你可有确凿证据?” 宋江急忙将他当初想赚卢俊义上山的事说了,然后补充道,“那卢俊义如今就在穆栩麾下,此事一查可知,宋江绝无半句虚言,恩相明鉴!” 宿元景听后,有些失望道,“这不过是你的个人猜测,怕是不足以说服蔡相。” 宋江急了,顾不得旁人眼光,拜道,“还请恩相引荐一番,小人愿亲口去给蔡相解释其间误会。” 宿元景摆手示意宋江起身,说道,“本官可以为你引荐,但蔡相愿不愿信你,本官就无能为力了,你自求多福吧!” 宋江还想再说什么,就见待漏院官员出得宣德门开始点卯,他只能将剩下的话收了回去,准备待面圣结束,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想办法取得蔡京谅解。 话说在赵佶的潜意识看来,宋江能在山东闹出那么大的乱子,必定是个孔武有力,胳膊上能跑马的大汉。 谁想一见之下,让人大失所望,这厮竟是个又黑又矮的胖子,哪怕穿着盔甲,也不能掩盖其品貌不端的事实。 作为一个资深颜控,赵佶对宋江的第一印象可以说极差。 因此,在宋江大礼参拜过后,赵佶不咸不澹的道,“卿等迷途知返,朕心甚慰。日后当谨守国法,不可再生事端。” 宋江叩首泣道,“臣乃微鄙小吏,误触刑律,流配江州。酒后无德,放肆狂言,临曹弃市之际,众兄弟奋力相救,一时走投无路,只得逃到山林,苟延残喘。今官家降下天恩,赦免死罪,臣自当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赵佶勉强点点头,说道,“既是这般,那朕便赐卿等一个差遣,好让尔等可以为国出力。高爱卿,你是殿帅府太尉,便由你来说说,该如何安置宋爱卿等人?” 君臣之间早有默契的高求闻言,立即出班奏道,“启禀官家,目下江南方腊作乱,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就调二龙山所部,去童枢密帐下效力。” 赵佶脸上露出澹澹笑意,对宋江道,“卿等休辞道途跋涉,待剿灭了方腊逆贼,凯旋而归后,朕必当重用。” 宋江想都没想,就拜道,“臣敢不从命,必当竭力尽忠,死而后已!” 见宋江尚算懂事,赵佶心下总算满意了几分,道,“卿忠心可嘉,朕拭目以待。今赐你保义郎一职,御马一匹,盔甲一副。再赏你手下将士,每人铜钱十贯,御酒一瓶,为你等践行!” 说罢,又交代高求,此事由其一并去办。 宋江和高求同时领旨,只是二人的心思却完全不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