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平辽侯府。 正院中。 四月初的天气,北地春暖花开,院子里的梨花,正开的比赛似的茂盛。 玻璃的窗户几尽透明,院中不少的妇人和丫鬟,和执事媳妇们,对着院中的梨花指指点点,打发等待的时间。 「咱们这边算是历经辛苦,靠着将军的神武,迎来了安宁,总想着过几年的太平日子,谁知各处不安生。」 府里和关外蒙古的生意,都要交给衙门,好几年的事项,哪里是轻易能剥析的一干二净。 还有济州岛人参贸易的事,从采参到晒干,到装盒,还有运去济州岛找到下家,千头万绪。 府里的执事媳妇们开春就忙了起来,夫人处每日都是如此多的人。 排队等候的执事媳妇,和院子里的嬷嬷丫鬟们,趁着闲功夫,聊了起来。 「可不是。」 「先是草原那边发生了战乱,将军亲自去缴了贼首,和台吉们约定好了,谁知北边刚按下,朝鲜又闹起事来。」 小丫鬟唧唧咋咋,倒是嬷嬷们说话谨慎些。 「男人们的事,我们妇道人家不懂,就是不明白,过着太平岁月不好吗,打起仗来要死多少人,破多少家。」 一名妇人惋惜道。 周氏也来了,秦夫人来的少,所以她就来的勤快,帮两位夫人多拉近关系。 闻言,却笑了起来。 「可是我说的不对,让周嫂子笑?」 「太平岁月岂是天上掉下来的,咱们这,上有将军天纵奇才,文友冯胜之,顾应时等,武有朱秀,武震孟等,下有官员用心,士兵效力,否则,十年前我们辽东是个什么光景。」 周氏话音刚落,周围的嬷嬷么就忍不住开口了。 你一言我一样,说着当年辽东如何如何凄惨,百姓如何活不下去云云。 听得几名小丫鬟脸色发白,才晓得今日之幸运。 此时。 一名执事媳妇出来,手里还拿着一片竹牌。 「哟,屋子里都听到你们外面的热闹。」 随着执事媳妇的话,众人才醒悟,连忙声音小了起来,执事媳妇看向周氏。 「夫人请周嫂子进去。」 周氏不敢停留,连忙急匆匆的,原来的厚皮门帘,随着气温的升高,也换成了布门帘。 掀开走进去。 只见夫人坐在桌前,旁边站在那几名陪嫁丫鬟,桌子上满是册子,隔壁的桌子上,还摆放了算盘,纸笔等。 「夫人。」 周氏招呼道。 「周嫂子请坐。」 收起了严肃的神情,贾探春露出了笑容。 周氏是府里资格最老的人,儿子又是老爷的义子,不是旁人可比,贾探春也不敢冒然得罪。 「秦姐姐近几日可好?」 秦可卿不怎么来正院,贾探春没有事,也不怎么去东院,虽然两人院子相连,委实很难见面。 周氏就是两人之间的传声筒,加上还有晴雯帮忙缓和。 越是这般。 比起旁人,像薛宝钗等,探春还随意些,唯独对秦可卿,贾探春十分的客气。 当年在贾府还有说有笑,如今早已忘却。 「唉。」 周氏叹了口气。 「总不是忧心大公子。」 在贾探春面前,周氏不提长公子,改口为大公子。 「我倒是听到一个好消息,你回去告诉秦姐姐,她得知后定然欢喜。」 「我也是听济州那边的商人传来的,说 朝鲜国王逃离了汉城,有人见到了长公子。」 府里。 一直称呼唐晏乾为长公子,不知贾探春心里如何想,嘴上却也跟着叫长公子。 她虽然这么说,其他人却不敢。 别看夫人年龄小,家里的事情管起来丝毫不软,各事处理的稳中见优。 几年下来,没有丝毫的错处。 哪怕是移交府里多年来最大的和草原的生意,光各掌柜,伙计,马夫,脚夫等,就有数千人之多。 加上这数千人,那些人留下向官府移交,并帮助衙门的官员和已顺利接受。 又哪些人调去济州岛,开铺子的,和海外商人打交道的,跑生意的,拉客源的,管仓库的。 哪些人去招募参客,设立晒参场,哪些人年纪大了,赏了养老银清退等等。 事项千头万绪,夫人居中调度安排,竟然波澜不惊,各事皆顺利的展开。 不但让外面的人啧啧称奇,就连府里的执事媳妇,哪一个又能不服气。 周氏看在眼里,嘴上虽然不说,实际上哪怕是她,私下里内心的想法。 只此事上头,秦夫人的才能,的确比不上贾夫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