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李伯升所部,顺利入湖广,乃至三个月后打败程之信的捷报传递到金州。 至此。 没有人在怀疑金江镇占领天下的形势,只剩下猜测,还需要多久才能平定南方。 对于南方。 金江镇以拉拢为主,军事威胁为辅。 例如在广东。 当地的粤海将军,和唐清安是姻亲,此人是唐承志的岳父,经过考虑后,主动选择了金江镇。 虽然金江镇还未踏上广东,已经有了支持金江镇的势力。 靠着粤海将军的协助,金江镇的军队虽然还未抵达广东,但是官员已经开始涉足。 很多地方并没有抗拒,但也有不理睬,仍然恪守朝廷旗帜的官员。 还有福建。 因为多年来在福建的移民,当地百姓熟悉金江军,随着福建移民带回来的消息,很多百姓也心向金江军。 打破了当地大户编造的金江镇吃人的谣言。 不过百姓是百姓,大户是大户。 两者的利益并不在一起,甚至是互相冲突的。 所以很多福建的大户不认可金江镇。 金江镇虽然不如流民军做的明显,但是政策多靠往百姓,而对大户颇为严厉,所以也不受大户们的支持。 以福建祁英永,祁英豪,祁英奢三老为首的地方大户,提出结寨练兵,对抗金江镇的野心,在福建也颇受大户支持。 “大户啊。” 唐清安摇了摇头。 “大户本没有错,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百姓的利益就错了。” 张琪,贾雨村,谢正仁,张如圭,傅试,龚泽,赖尚荣…… 一批从国内抵达金州的官员,正聚精会神的跟着保国公。 贾雨村以前任职过辽东都司,对辽东与金州都不陌生,其余的官员则是第一次来金州。 这是国内官员第一次与金州的正式接触。 国家太大。 金江镇必须接受国内的人才。 无论古今都是如此。 没有违背这个道理的事实。 看着眼前的官员们,唐清安内心复杂。 有些人有真才实干。 例如龚泽。 有些人则是大周传统官员的作风,不能说不好,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并且遵守规则,从中做出成绩。 例如原福建左布政使,现朝廷户部尚书张琪。 有些人有才无德。 例如贾雨村。 有些人为了名利不要脸面。 例如傅试。 等等。 人无完人,不能指望别人是圣人。 以圣人的标准来选拔官员。 那注定就是没有标准。 唯独制度才值得依靠。 而制度不能永恒不变,要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停的自我变化与调整。 不是时代顺应制度,而是制度顺势时代。 贾雨村从来没有做错过事。 对金江镇的帮助,更是真心一片。 还有此人还是唐展望的岳父。 至于德性? 那是红楼中发生的事。 唐清安总不能把这个理由拿出来说吧? 当下。 于情于理。 唐清安都得重用贾雨村。 那么凭借什么,让各色各样的人,遵守金江镇的规则来做事,并且做出成绩呢。 制度。 同样的一批人。 在旧朝对皇帝肆意指责和监督,哪怕被廷仗甚至杀头都面不改色。 到了新朝。 新的皇帝做同样的事,甚至七下江南这等糜烂地方的行为,反而被官员们称之为圣明。 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 人是能改变的,而且人其实很弱小,只要改变了制度,人就只能顺应而为。 听到保国公提起福建的事情,张琪面色不变,仿佛他跟福建没有什么关系。 他的确是这么想的。 自己不过是在福建主政过,福建大户们的事情,跟他不相干。 唐清安继续说道。 “大户也是百姓,百姓们缔造了国家,不过大户们有更多的话语权,也占据更多的资源。” “这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国家的稳定,与社会规则的认可,保证了他们的利益。” “靠着这股契约,大户们凭借社会规则,稳固自己的利益,并且扩大自己的利益。” “但是呢。” 唐清安重重的说道。 “大户们认为自己的利益高于国家,高于百姓,那就是他们错误的认知。” 历史上汉人的失天下,被征服后,成为了下等民族,导致了文明的沦陷。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方大户阶级的出卖与背叛。 出卖了民族,背叛了民族。 官员们不敢错过保国公说的每一个字。 他们不熟悉保国公,而保国公也不熟悉他们很多人。 这一次的见面,不但是融入金江镇的契机,更是了解金江镇未来的治国之策。 听到大户之说。 官员们难免猜测,难道保国公对大户成见很深? 唐清安没有隐瞒,直截了当的告诉众人。 “大户的利益是合法并且应当尊重的,但是大户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是平等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