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养猪对于孙家来说是大事。 孙少安认真教,孙玉厚、孙兰花等人认真学。 就连孙少平和孙兰香也跟着认真听。他们也希望家里的猪,养的又大又肥,卖个好价钱。 教完一遍,孙玉厚他们没记住。 孙少安继续反复教。 “爸,姐,你们先做这些,后面的等我下次回来再说。”一次是教不完的。 孙少安打算每次回来,教一部分。 “好,好,没想到这养猪还有这么多学问。”孙玉厚一脸惊叹。 次日一早。 孙少安和田润叶一起上山。 “少安哥,快,那里有麻雀!” “少安哥,那里有野鸡!”田润叶很欢快。 “润叶,这里有不少药材。” “润叶,跑慢点,别摔着。”孙少安也很高兴。 九点多十点的时候。 孙少安烤了野鸡。 还烤了几只麻雀。 “少安哥,你烤的野鸡真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 “少安哥,我带了白面馍。”这次,田润叶的伙食提高了。 毕竟田润叶一个月没回家。 田福堂想让润叶吃点好的。 “咱们烤着吃。” “少安哥,我来烤。” 打野味,挖药材,砍柴,孙少安和田润叶忙了一上午。 依旧是快到中午时,才回家。 两只野兔,三只野鸡,还有不少麻雀,一堆药材,一大捆柴。 “快放下,别累着。”少安妈急忙上前帮忙。 “妈,我去福堂叔家一趟,借这个月的粮食。”孙少安还需要借大队的粮食。 一个月借一次。 “好,快去吧,下午还要去学校。”少安妈开始杀野兔,孙少平他们也跟着帮忙。 孙少安回来,孙少平他们就有肉吃,是值得高兴的事。 孙少安拎着一只野鸡去了田福堂家。 田润叶没回去,在屋里跟老太太说话。 片刻后。 孙少安拎着十斤白面,二十斤棒子面回来了。 “妈,福堂叔借的粮食多,我给家里留下点儿。”孙少安边说,边把粮食倒出来一些。 孙少安看到家里的粮食不多了。 就算是高粱面,家里也不能顿顿吃干的。 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 家家户户的粮食,都快吃没了。 孙兰花、孙少平、孙兰花,都有些面黄肌瘦。 “不用,不用,我们在家好说,总能找到吃的。”少安妈急忙拦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双水村有水,有山。 虽然都很贫瘠,但总能找到果腹的东西。 “妈,这里足有三十斤粮食,我一个月吃不完,还是给家里留点。” 孙少安放了约莫五斤白面,五斤棒子面。 孙玉厚回来,看到孙少安放下的粮食,“少安,家里不缺这点粮食,你都带走吧。” “爸,我在学校后厨勤工俭学,吃的不缺,少带点粮食,没问题。” “影响学习吗?” “不影响,都是课外时间。” “少安,你钱还够吗?” “钱还够,勤工俭学,每个月能有五块钱,钱不缺。” “那就好,在学校要好好学习。” “放心吧,我不会跟孙玉亭一样没出息的。” “那是你二爸。” 孙少安不说话了。 孙少安之所以对孙玉亭有意见,是因为孙玉亭不断从孙玉厚这里吸血。 孙玉亭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懒,才受穷,才吸血孙玉厚。 下午。 孙少安和田润叶到石圪节公社,等公交车。 田福堂赶着架子车,送他们。 田福堂认识公社食堂的大厨胡德福。 找胡德福帮忙拦过往的车。 这胡德福认识过路的司机,很熟。(这司机为什么认识大厨?) 胡德福很容易就拦下了车。 “胡师傅,谢谢您。”孙少安和田润叶很客气。 “谢什么,你们慢点。”胡德福很胖,很胖! 这个年代,要说有没有胖子? 是有。 基本都是厨子。 就算是公社的干部,也是瘦子,胖不了。 孙少安和田润叶坐顺路车,去了原西县。 日子一天天过去。 上课,在后厨干活,晚上在教室看书,周六日去文化馆看书。 孙少安每天都很忙。 田润叶也跟着认真学习,认真看书。 养殖方面的书,孙少安已经看的差不多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