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夏天是收获蔬菜的季节。 孙少安家的蔬菜,长的全村最好。 西红柿,个头大,数量还多。 黄瓜、茄子、青椒,等等,都长势不错,比往年多不少。 这些蔬菜,大多都可以在逢集的时候卖。 但赚的钱不多,因为夏天的菜,卖不上价钱。 一麻袋菜,也卖不了几块钱。 孙少安没搞大棚菜,没出这个风头。 最多是在花盆里,种了点韭菜、葱、蒜。 “西红柿,好吃的西红柿.” “黄瓜,清脆的黄瓜.” “青椒,茄子” 孙少安家的蔬菜,是少安妈带着孙少平、孙兰香去石圪节,赶集卖。 到了石圪节,孙兰花也过来帮忙。 有孙兰花在石圪节,方便了不少。 “妈,咱们家的菜,咋长的这么好?”孙兰花很惊讶。 孙家的菜,比其他家的菜好很多。 “是少安弄的肥料,有劲儿,让菜长的好。”少安妈一脸喜色。 不只是因为菜长得好,容易卖掉。 更是因为孙少安学到了有用的知识。 养猪,给村里的牛看病,做更好的肥料。 孙少安让家里的光景,越来越好。 “少安做的肥料这么好呢?”孙兰花也听说了孙少安做肥料,但只是听说,没回双水村看看。 孙兰花怀孕好几个月了,行动不太方便。 “是啊,是少安从书里学到的。”少安妈脸上的笑容藏不住。 因为,孙少安给她争光了。 双水村,哪个提起孙少安,不都是连连称赞? 孙少安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考了全县第一。 其他的,砍柴每次砍的都很多,挖药材也挖的最多,打野味,野鸡野兔麻雀打了不少。 还弄出来地龙养猪,还会给牲口治病,还能做更好的肥料。 孙少安的表现,让双水村所有人都佩服。 “妈,过几天,让胜文去家里学学做肥料吧?” “行。昨晚你爸还说,这做肥料的法子,其他人咱们不教,但胜文总要教的。”孙玉厚没忘女婿张胜文。 张胜文种地是把好手。 张胜文还时不时来趟双水村,帮孙玉厚干农活儿。 张胜文表现不错。 孙家和张家的关系,处的不错。 “哎呀,这家的菜,更大更好看.”有人来买菜了。 少安妈和孙兰花几人,忙了起来。 这天。 上午。 孙兰花和张胜文来双水村了。 张胜文赶着驴车,拉孙兰花过来。 “兰花,胜文,你们来了,快进屋。”少安妈急忙扶孙兰花下驴车。 “妈,胜文带了几条鱼。”孙兰花不是空手来的。 石圪节的水,稍微多一些。 河里有鱼。 不像双水村,水流很小,基本没什么鱼。 这也是孙少安为什么不抓鱼。 原西县倒是也有河,原西河。 但河里也没多少鱼。 而且不容易抓。 孙少安基本也不去抓鱼。 “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 还有,兰花,你让胜文来就行,伱咋还回来了?”少安妈不是不想让孙兰花来,是怕孙兰花大着肚子不方便。 “妈,我有日子没回来了,想回来看看。”孙兰花气色不错。 孙兰花嫁到张家,那边婆婆虽然有些厉害,但不是那种不讲理的。 孙兰花表现不错,而且还带去了地龙养猪的法子。 孙兰花婆婆也没敢为难孙兰花。 现在,孙兰花怀孕,她婆婆对她更好。 “快坐下。”少安妈扶孙兰花坐到炕上。 “妈,少安、少平他们呢?”张胜文拎着鱼,也跟了进来。 “少安和润叶上山去了。 少平和兰香在新窑那边学习呢。 这大热天,渴了吧?”少安妈刚要倒水。 “妈,我来就行。”张胜文没有坐着不动。他给孙兰花和少安妈倒水。 “妈,少安还是每天都上山啊?”孙兰花问。 孙兰花知道,孙少安在家每天很忙。 “对,少安每天都上山。” “还是每天砍柴、挖药材、打野味?” “对。让少安歇着,他也不愿意。”在少安妈眼里,孙少安有些太勤快了。 “妈,少安高中毕业,要回村里吧?”张胜文分别端给孙兰花、少安妈一碗水。 张胜文也知道高中毕业,要回农村参加劳动。 “回,少安说了,到一队挣工分。”少安妈喝口水,有些无奈。 对于孙少安高中毕业还要回农村,下地干活。 孙家的人,总是有些不甘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