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臣还想过在京师和地方分别设立武校,系统培育将帅之才,教师不仅需有熟读兵书者,也需有经历实战的老兵。比起如今将帅,大多自学成才,岂非远胜?” 说到这里他遗憾的长叹了一口气: “臣最钦佩昔日抗倭名帅戚少保。戚少保真乃文武双全,阵法器械都精通的奇才。 “当年若有武校制度,戚帅一身本领能传授年轻学子,若能再培育出百多个年轻将帅,代代相传,则如今我大明何至于如此窘迫,缺将可用?” 朱由简知道阎应元说的武校就相当于后世的军校。 这阎应元说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说到自己心坎里去。 也不由遗憾地叹了一口气: “以阎爱卿如此大才,朕恨不能马上让你当兵部尚书,至少也是锦衣卫指挥使,可惜可惜。” 阎应元苦笑一下,说道: “若是那样,臣只怕立刻成为众矢之的,反倒还不如现在当一个锦衣卫总旗自在。” 朱由简点点头,随即面色严肃道: “朕让你当这个总旗,你却不可真将自己视为一个区区总旗。” “按制,总旗可领兵五十人。朕特许你领百人。并且这百人许你自行招募各方豪杰。你把这一百人若能训成和你一般的将才,每人再带百人,爱卿这百人就可相当于一支万人的精锐之师。” 阎应元听了,心潮起伏,他明白皇帝的意思。 只要自己能训练出这样一支队伍。 以这个实力做基础,陛下自然可以镇住反对意见,继续往上提拔自己。 到那时候自己所设想的种种变革,能全部实施都有可能。 他想到这里,弯腰恭敬行礼道: “臣阎应元,谢皇上的知遇之恩。” 朱由简又沉吟片刻: “你明天起,以锦衣卫总旗身份移驻昌平州,免得在此地受亲属乡党干扰。” “朕明日就从内帑里拨给你五万两白银,尔后裁削锦衣卫,裁减太监宫女,至少也可省下十五万两,也会陆续转拨给你。” “这二十万银两用途,全由卿自定,旁人不得干涉。” “总之,朕要你先在两个月内,训练出百人精锐。两个月后朕就要用。你可能答应?” 阎应元目光沉凝,略微思索后答道: “练兵最好从少年开始,不过陛下若是要急用,应元也可先招募已具备成熟技艺,精通技击的百多名壮士。 “不瞒陛下,臣幼时曾随父闯荡四方,也结交了不少民间豪杰。燕赵之地,草野之间多有壮士。只是官府不取。 “陛下给臣以自择之权,莫说百人,就是千人也能得。” “臣严加训练。散则各为万人敌,合则可成所向披靡之铁军。” 第(3/3)页